首页焦点新闻 — 今年吉林市民生新举措:新建中小学 改造老小区 新开公交线路 增设上万车位……
今年吉林市民生新举措:新建中小学 改造老小区 新开公交线路 增设上万车位……
发布时间:2021-03-12


注意!
2021年
吉林市将重点实施
十个方面,83项民生实事
具体内容如下

 


        (一)就业创业方面(6项)        


        促进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开展就业援助专项帮扶行动。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大学生带编入伍政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到50万人。面向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亿元


        (二)社会保障方面(6项)       


        适时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工伤保险待遇水平,失业保险金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城市农村低保、城市农村分散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新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1000张以上。


        补充


        城区低保标准每月从去年的550元增至600元,农村低保标准每年由4140元增至4680元。为6500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赁补贴。


        (三)困难群体救助方面(11项)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体系和帮扶机制。在我市109个已脱贫的贫困村中选择20个村,作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按需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3800人(次)以上。


        为13366名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为全市240个村级残疾人服务场所和400户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为白内障患者在定点医院实施免费手术治疗;为全市使用拜科奇药物治疗的18岁以下血友病患者提供10%的药品费用补助;为城区肿瘤等大病患者募集慈善救助资金。


        对全市建档立卡已脱贫户、城乡低保家庭中大学本科、专科录取生,给予圆梦大学慈善救助。


        对我市患有40余种肿瘤疾病的患者,通过定点医院,按疾病类别实施治疗减免医疗费用政策


        适时向低保特困群体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为城区(开发区)6500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赁补贴。建立10家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实现残疾人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全覆盖。


        (四)教育惠民方面(6 项)      


        为我市128所省级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补充配备设备器材。精准实施学生资助政策,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学上,上好学”。


        开工新建3所中小学学校;完成改扩建4所中小学学校。实施青少年护眼工程。在全地区10所学校建立“视力健康教育基地”。为我市36所公办普通高中理化生实验室补充仪器设备。


        补充


        今年预计投入685.2万元,为 22所中小学校(其中10所小学,12所初中)571个班级(教室)配备专业化的护眼灯具,预计秋季学期开学初完成采购并开始装备,2.8万名中小学生受益。


        (五)卫生健康方面(12 项)      


        建设两个核酸基地,确保实现两天内市区全员核酸筛查目标。为全市20万名新冠肺炎重点人群免费提供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服务。


        面向65周岁以上老年人、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探索启动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工作试点。在吉林市中医院启动“治未病”能力建设项目。


        为3万名在校中小学生提供免费视力筛查。在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为驻吉部队、吉林市籍官兵及家属免除门诊挂号费,减免大型设备检查费、健康体检费30%。


        为城区60周岁以上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对象、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和60周岁以上失独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在火车站、大型商超等人员密集场所投放AED,50台。做好已建成的57个母婴室后续维护完善。


        免费为我市1000名城镇低保、特困供养家庭有意愿的适龄妇女到指定医院提供宫颈癌、乳腺癌检查服务


        在试点医院实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医保支付实际付费办法。完成结算平台与省里的接口系统升级改造,实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补充


        综合考量医院规模、医疗质量、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决定分别依托吉林市化工医院和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建立两个城市核酸基地。


        目前,每个城市检测基地检测能力达到1万份/天,发生疫情时通过增加班次可以达到4.5万份/天。也就是说,两个基地每天总计可以检测核酸样本9万管,启动全员核酸检测时,采用1:10混检的话,每天可以检测90万人份,两天就可以完成一轮城区全员核酸检测任务。


        (六)环境保护方面(3项)      


        完成8个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设置和隔离防护。在城市噪声敏感建筑的集中区域和工业企业中开展噪声达标专项整治行动。开展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


        (七)交通出行方面(6项)      


        改造“四好农村路”。实施公路护栏、警示标志等安防工程。


        新开调整公交线路10条。在长吉高速公路上开设长吉两市“城际公交”线路;继续实施绕城高速公路免费通行。


        启动珲乌公路吉林至饮马河段二期工程。


        在我市主次路段及不封闭小区、巷道施划停车泊位1.3万个;智能化改造停车位4000个,建成“智慧吉林”智能停车系统及“江城停车”APP,实现停车管理智能化。

 


        (八)文体服务方面(6项)


        为我市贫困群体发放民生读本6万册,期刊4万期。组织开展“送演出”、“送展览”下基层、松花江文化讲坛等8大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盛世中华国乐江城”艺术季、“松花江之夏”等25场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全民上冰雪”、“全民健身日”等全民健身活动100项次。


        建成滨江东路吉林大桥至彩虹桥滨江智能步道。在市区配建20处第二代健身路径,方便居民开展健身活动。


        (九)城乡建设方面(17项)      


        建设1256个5G网络基站。


        完成全市1.29万户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任务。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新建村级邮政快递服务点350个。


        拆除城区所有旱厕,新建98个生态公厕。开展“绿化江城全民行动”城市绿化包保活动;改造道路沿线绿色生态景观。


        开展“照亮城市、便民出行”活动;解决遵义路、滨江南路等街路灯杆灯具老化问题;将下穿隧道照明灯亮度提高50%;调整路灯启闭时间


        新建和平花园、经开区等23个便民利民市场。


        对58个老旧小区实施宜居综合改造,改善3万户居民生活环境。改造城区老旧供热管线67公里。新建燃气管线20公里,新增燃气用户7000户。维修主次街路200条以上。打通一批城市断头路。


        启动十一中人行过街工程等重大便民交通设施。实施对城市10处低洼地带的排水防涝改造工程。启动哈达湾区域生态修复及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计划改造农网线路139.82公里。


        补充


        年度计划改造老旧小区58个,涉及住宅楼433栋、建筑面积267万平方米、居民3万户,计划投资约6.2亿元。


        改造内容主要分为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方面,其中基础类主要是小区内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以及屋面、外墙、楼梯等公共部位维修,完善类主要是环境及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对满足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提升类主要是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完善社区服务供给。


        (十)公共安全服务方面(10项)      


        向市民推荐放心消费示范店360家。建设120家食品加工名、优、特示范小作坊。在我市果品批发市场、东市农贸大厅等四个市场建设“食品快检站”。清理规范转供电环节收费,确保电价红利惠及终端用户。


        推进社会保障卡申领、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在“哈长城市群”跨省通办。打造吉林市“城市智能体”,使市民享受到“数字化”精准服务。


        启用新市民服务中心,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无差别受理”综合窗口、政务服务事项分类综合窗口、一网通办和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实现各城区(开发区)间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同城通办”。优化市级“雪亮工程”平台,完成农村视频监控老旧设备升级和民用级视频监控前端点位建设。依法划定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减少路外伤亡事故。实现20项户籍业务“全省通办”。


(文章来源:松花江网 江城日报全媒体)